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
见》《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地
生根,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推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
发展,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安排,特制定《沈阳建筑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
建设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坚持和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
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
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
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
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
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
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
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
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
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各级党组织对思想政
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和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
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
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
位,整合各方面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
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校院两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
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
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
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
节,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学院层面,结合学院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
打造育人品牌,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
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
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
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
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
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四、主要任务
1.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
作体系。
学院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学院党建工作对接
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
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
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2.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以师生为中心,
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
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
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院两
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3.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
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
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
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
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4.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中央、辽宁省委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
化指标。按照要求核定落实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人员配备,专业技术
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按省委相关文件要求落实政策保障。设立学校思想政治
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5.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管理规范。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
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
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
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校、院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
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
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
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
引导机制。
五、建设举措
1.课程育人
加大力度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全面推进“三进”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思路攻坚、师
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为突破口,打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
坚战。创新集体备课形式;进一步实施高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
求》,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中
积极践行“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做好教学工作和思政工作共同服务学
生成长成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因材施教,增强课程的弹性和选择性,增加选修
课、压缩必修课,重点建设对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形
成校、院两级核心课程体系。重点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
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授课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
中心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服务学生。
2.科研育人
加强制度建设与提升内涵质量,鼓励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凝聚道德高尚的科
技人才,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对实现科研育人的平台支撑作用。制定《沈
阳建筑大学新时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抓好新时期学校的学术
风气建设。加强科研教育融合体系建设,强化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完善科
技竞赛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师生互动综合能力培养模式,锻炼学生科学思维。以学生“创新创
业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对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出明确要求,培
育科技创新人才。构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进修生和青年教师为一体的科
研育人体系。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为依托,深化产学研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贯彻
教育部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照《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职责与考
核规定》,明确导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职责,强化与招生资格、培养质量紧
密衔接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扎实开展“敦品励学 诚朴求是”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教育活动,组建成立第三届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
3.实践育人
牢固树立实践育人思想,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强实践育人总体规划,强化
实践教学环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强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继续加
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
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
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学校对大创项目组织实施,细化过程管理制度、并加大资金支持。
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组织机构完整、功能完善。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形成由校院
两级共同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管理培训工作体系,培养专业的志愿者队伍,表彰优秀集体和个
人。鼓励研究生、本科生联合组建专项团队,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进行立项审批,并举办项目
双选会,组建团队。
4.文化育人
巩固和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持续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依托特色校园景观开展文
化活动,利用校史馆、建筑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开展主题展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用。开展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类全校任选课和艺术类选修课程。制定高雅艺术演出计划,推
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共沈阳建筑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
见》为指导,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推动形成全员学雷锋、全年学雷锋、
全面学雷锋的生动局面。举办各项原创文艺活动,选拔优秀原创作品给予表彰,并充分利用微
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和校园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宣传,突出文化引领和校园人文情怀塑造,发
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创作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
5.网络育人
建设全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统筹学校网络建设、管
理、评论、研究等方面工作。制定《沈阳建筑大学教师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师生网
络素养教育,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培训,逐步形成多领域、全覆盖、深层次的师生文明用网体
系。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易班发展中心和省易班展示中心的辐射作用,持续推进易
班、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
文化建设活动,拓展网络育人新阵地。加强网络成果评价,制定学校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办
法,作为师生评优晋级的依据,引导教学名师、学术骨干、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参与网络
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训。
6.心理育人
深入构建教育教学的工作格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面向全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深入构建实践活动的
工作格局。开展校园心理剧表演、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课外生活
的基本覆盖;在建大易班APP上构建优质网络课程互动体系,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自
测等服务。深入构建咨询服务的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参加培训和督
导,并在职称评聘上给予认定;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委员、班干部和寝室长的培训,使
三级网络有效运行。深入构建预防干预的工作格局。对大学新生进行及时做好心理普查、建立
心理档案,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深入构建平台保障的工作格局。
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硬件,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
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7.管理育人
进一步明确管理育人要求。在大学章程、岗位聘任、人员招聘、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财
务管理等文件中明确管理育人要求。进一步明确管理育人的岗位职责,提升自律意识。创新管
理育人形式。推进“校领导接待日”工作机制,搭建多样化的管理育人平台,拓宽管理育人渠
道。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管理育人考核。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
不断优化校院两级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干部队伍年度考核制度,努力形成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抓
育人工作的考核评价及促进激励体系。建立学生参与的管理机制。在研究生学生群体中设立
“三助一辅”岗位、“研行合一”志愿服务岗位,在本科学生中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党团
组织、社团组织,学生会机制。扩大学生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覆盖面和
主体参与度,增强重要活动中学生的获得感。
8.服务育人
树立服务育人典型,多层次、分类别培育选树服务育人先进模范及“服务育人示范岗”典
型,进行表彰和宣传,以此促进学校服务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覆盖全校范围的无线校园
网络,为所有教室建立满足智能终端教学设备需要的网络环境。设立后勤服务集团“一站式服
务大厅”,筹备并启动校园快递平台,加强校园卫生防御,创新并实施“医联体”模式。图书
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文明阅读习惯和公共道德意识。采取试点先行,逐渐推行方
式,组织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我与处长面对面”、“单位服务开放
日”、“资助服务点对点”等活动,增强服务育人渗透效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
展安全教育,继续加强校园网络完全、交通安全、校园治安、理论安全等管理。
9.资助育人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资助管理规范、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和资助认定工作机制,为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以“奖、助、贷、勤、减、补”为主要方式的资助模
式,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全方位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创
新资助育人形式,深入实施“扬帆计划”,积极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评选展示
“建大自立自强之星”和“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等学生典型和案例,不断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10.组织育人
突出党建育人引领作用。明确各级党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职责,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
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员发展及各类评奖评优实施
细则,将育人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深化党组织育人保障作用,落实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领导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讲两次党课或思政课制度;探索按学科、按专
业、按学术团队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强化群团组织育
人纽带作用,实现团支部联系后进学生帮扶困难学生全覆盖;每年利用寒暑假集中开展社会实
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通过举办“三名讲坛”“国际讲坛”“研究生创新讲坛”“研
途讲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六、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总体设计阶段。成立学校党委“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1+10”系列文件,
即《沈阳建筑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建设工作方案》及“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
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个分项
综合改革及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改革内容、预估成效及完成时间。
第二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2月
重点实施阶段。按照改革方案和工作台账落实相关工作要求认真开展综合改革相关工作。
第三阶段:2020年3月-2020年6月
成果提升阶段。全面总结“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建设工作,形成优秀经验和先进成果。
七、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
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各学院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落实。
2.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规范,明确工作任务和落
实责任。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中央、省委的各项要求
落实到位。制定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文件,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纳入巡视整改、“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
核的重要内容。
3.实施队伍保障。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
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
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
人工作上。
4.落实经费保障。设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设立专门
预算科目,做到专款专用。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支持思想政治
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附件:沈阳建筑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建设工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