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建大要闻>>正文
 
 
三年振兴 服务辽宁|我校管理学院:数智赋能城乡建设 资政助力社会发展
2025-06-16 15:30   管理学院

编者按

今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为总结先进经验,汲取发展力量,学校党委特推出“三年振兴新突破 服务辽宁新作为”系列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学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及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成效,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勇作为、敢担当,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实现辽宁振兴。

管理学院始终与辽宁振兴战略同频共振,以数字化创新为引擎,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大局,在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城市和智慧治理领域取得诸多成果。在服务社会方面,学院紧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各级政府提供高质量资政建议,为辽宁经济发展持续输送创新动能。在育人方面,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平台,创新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工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学科建设方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融合多学科、多领域资源,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

一、聚焦数字孪生技术 赋能辽宁城乡建设

(一)构建智慧城市新体系 打造智能建造新标杆

学院以辽宁省城市信息模型与数字孪生城市重点实验室为战略支点,利用BIM、CIM、GI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CIM平台和数字孪生城市的深层次科研开发和工程应用、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孪生城市、智能建造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大数据平台与智能服务等4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热力管网水力平衡系统

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数字沈阳重点场景建设项目等课题60余项。在燃气、供水、热力、综合管网及其他管线及综合管廊等方面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出版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论著和系列软件产品。共参与沈阳市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沈阳市地源热泵地理信息系统、沈阳市浑南新城地下综合管廊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软件开发等项目建设50余项,构建了智慧管廊运维管理、智慧环卫、三端一云智慧工地等智慧管理平台并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实验室完成了沈阳市铁西新区、沈阳市浑南新区、沈抚新区等地三维数字管线系统建设,为辽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化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智能柔性并联生产线系统


智慧环卫指挥中心


中国建筑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



计算机软件著作、论著



(二)赋能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学院依托全要素数字孪生建模以及智能交互平台开发三大技术创新体系,聚焦于三维信息模型的精细构建与持续优化、传统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库的规范建立与高效管理、虚拟漫游环境的创新开发与性能提升以及智慧文旅管理平台的精心设计与全面实现。

项目综合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点云扫描和物联网传感等前沿技术,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网络,实现文化遗产的高精度三维建模以及实时健康监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与图神经网络技术,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建筑形制、非遗技艺之间的隐性关联,构建多维关联的知识网络,并打造支持时空穿越的沉浸式导览系统,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完成辽阳县历史建筑的数字化建档工作、成功开发朝阳县旅游景区信息展示平台控制系统以及有序推进绥中县旅游景区数字化展示及智慧文旅管理平台建设项目。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和知识图谱,项目将有力推动辽宁文旅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进程,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向“内容+科技”深度融合转型升级。


九门口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二、精准把脉社会需求 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一)聚焦民生关切热点 资政建议获政府采纳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组织教师为我省营商环境优化及重大法律事务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咨询和论证服务,围绕建筑房地产领域纠纷化解、应急管理合规审查、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提供专业支撑,获得省司法厅表扬。学院教师提出的多项资政(法治)建议及主办案例获得政府部门高度认可和采纳,多项成果在省级层面产生重要影响。在2022年,学院教师主办的本溪市某房地产案例,创新性地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成功助力当地千余户居民实现安居梦,获得党委政府及群众高度评价。该案例于2023年1月19日刊登在民主与法制时报头版头条,辽宁法制报《服务保障全国振兴新突破“五个一批”成果展》对此案例也进行专门报道,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辽宁省司法厅感谢信、佟曾教授事迹刊登于《民主与法制时报》


佟曾教授受聘为中国法律咨询中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佟曾教授被评为“法学教育研究领域领军人才”

(二)服务社会献智策 助力三年攻坚行

学院紧密对接辽宁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教师将学术研究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动能。学院教师在项目规划选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保护、规划环评等关键领域持续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有力服务企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学院教师担任沈阳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期间,提出“关于推动沈阳实施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第0796号)、“关于加快推动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第0588号)等建议,得到沈阳市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建议的质量及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

刘建鑫教授资政建议得到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答复

学院教师充分发挥学术专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发展困境,找寻发展路径。参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绕阳河流域产业带发展规划,以“治山治水治城”系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流域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参与凡河镇朝鲜族特色村庄景观规划概念设计、莲花湖湿地公园五节点景观设计,参与铁岭市发展改革委“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为推动铁岭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三)助力发展谋新篇 参政议政显担当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政议政,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献计献策。学院教师团队围绕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等领域深入调研,在政协沈阳市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提交了《关于开展我市低碳社区创建行动的提案》,推进我市在碳达峰试点工作中尽早总结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沈阳经验”。学院协助市政协在我校设立“委员工作室”,提高协商议政效能。教师撰写提交的《关于加强玻璃幕墙、保温层等外墙材料安全治理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提案》《关于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得到沈阳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并采纳,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学院教师积极参与重大课题调研,赴铁西区、大东区等地实地调研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及相关城市更新工作。参与“活化工业遗存,助力城市更新,将‘工业锈带’打造为‘生活秀带’”专题协商调研并在协商会上作“关于推进工业遗存保护的建议”专题发言,调研活动在《人民政协报》《友报》及辽宁政协公众号等媒体刊发报道。

三、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产教融合深化改革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扎实做好“三全育人”

学院坚持系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整合管理学、工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优质资源,构建起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辽沈地区乃至全国的建设房地产行业领域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数量居全校之首。在提高招生人数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先后获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2个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增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为辽宁省牵头单位申报成功应急管理(专升本)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先后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专业评估(认证),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圆满完成。

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专家考查意见反馈会

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专家考查意见反馈会

(二)深化产学研协同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承办“助力英才留辽,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校企人才对接座谈会,为助力高素质人才留在辽宁服务我省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

2024年校企人才对接座谈会

学院与中铁十九局三公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实习实训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行业前沿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学院依托中建一局、华润置地、辽宁工程招标有限公司等多家建设行业及工程咨询领域内知名企业丰富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了学院人才优势与企业资源优势的互补,为学生的就业创业以及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教融合交流会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学院于2023年获批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依托辽沈区域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工程管理专业群以服务辽沈建筑产业链集群式发展为导向,与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盛合鑫建设咨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M产业联盟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学生联合培养、共建实践基地、产学研交流等多元合作形式,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开创了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工程管理类专业高质量发展“ 四位一体 ”布局


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

(三)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 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学院成功承办2024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暨第五届全国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决赛,全国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以“融合/创新/低碳/韧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0余所高校和企业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2024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

同期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决赛,以“智慧引领变革,智能拓展未来,打造行业新生态”为主题,64支优秀队伍脱颖而出,参与了现场决赛。

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决赛颁奖现场

管理学院始终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同频共振,通过学科筑基、产教赋能、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资政建议以及协同育人等多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展望未来,管理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的宗旨,以更精准的智库服务、更前沿的科研成果、更优质的人才供给,为推动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