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为总结先进经验,汲取发展力量,学校党委特推出“三年振兴新突破 服务辽宁新作为”系列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学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及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成效,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勇作为、敢担当,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实现辽宁振兴。
设计艺术学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要求,紧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需求,深入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学院推动本单位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打造“一圈一带两区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创新驱动力,提升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辽宁省建设文化强省作为“十四五”时期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抓住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都市圈、辽西和辽东地区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对接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服务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这一机遇,立足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建设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学院师生先后参加近500人次,完成重点项目1项、平台项目1项、服务项目9项,涉及概念方案20个、策划方案30个、制定行业标准3部,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为学校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拓宽城市更新开展平台,助力辽宁文旅产业发展,推进文旅景观建设、资源整理和研究、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学院以新时代“六地”目标中的“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为指导,以辽宁文旅景观建设研究为目标定位,聚焦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探索辽宁文旅资源整合路径、提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景观规划方案,以助力区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
学院以文旅景观建设为具体路径,服务于辽宁新时代“六地”战略,促进文旅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通过挖掘辽宁自然与人文资源潜力,提出差异化开发方案,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全域旅游效能;增强文化认同与品牌影响力,以新时代“六地”目标整合抗联精神、工业文明等特色符号,打造“辽宁名片”,增强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提供可操作性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文旅融合政策、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案例参考,如智慧旅游平台建设、跨区域线路设计等。


设计作品-日伪时期北票死难矿工纪念碑的设计


设计作品-锦州市士英街区形象改造设计
以辽沈战役革命文物片区保护利用为切入点,构建“基础建设-机制创新-融合发展”三维工作体系。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区域特色,通过规划,研究梳理片区革命历史和主题构成,挖掘展现片区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以文物核心价值评价为导向,准确把握工作规划的对象、重点和策略,客观评价各类型革命文物,保证历史评价恰如其分。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大连市建设保护规划——辽长城甘井子段
通过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大连市建设保护规划和冀热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冀热辽片区主题、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以科学布局、全面推进为支撑,实现冀热辽片区革命文物的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和示范引领作用。秉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以简约朴素大方为主调,体现内在精神,突出教育功能,力戒贪大求洋和富丽堂皇。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区域发展,确保片区工作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冀热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辽宁辖区)

冀热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
聚焦养老产业,推进辽宁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再利用实践,为沈阳街区适老化改造及友好城市建设提供示范。学院养老产业建筑研究院依托学校与于洪区民政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于2024年完成了韩村园区域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改造项目的策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以既有废弃锅炉房为改造基础,改扩建为600余平方米的集体验、服务、文化、历史、教育概念于一体的区域性养老实训教育基地和居家上门综合服务平台。利用既有废弃小区锅炉房进行翻新如旧的设计理念,保存当地居民对建筑物原有的印记,建设全新功能的社区地标建筑物。

韩村园区域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改造项目
团队受沈阳市沈河区城市管理局委托,对沈河区文富路和文富北路的背街小巷街道景观进行更新改造设计出谋划策。通过对文富路和文富北路的实地调研,了解到整体街区业态特征比较复杂多样。街道片区大多属于老旧小区,住区居民老龄化率很高,沈河区在沈阳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老龄化率为25.09%,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阶段;设计方案主要以60岁以上老年人行为需求为切入点,通过一些具备无障碍属性的基础设施及建筑元素将整条道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比较有连续性的无障碍动线或区域,为老年人及弱势群体的出行提供服务;采用与街道片区建筑风格相融的设计手段,实现新造而非新建,从改造的角度面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并将街区文化特色加以提炼,使改造后的街道景观环境达到适老、延续、文化的特质,打造既有城市街道景观更新全龄友好型建设范本。



沈河区文富路和文富北路的背街小巷街道景观更新改造
科学编制地方标准,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团队为编制《美丽乡村养老机构建设规程》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风险防控要求》,便深入辽宁各地美丽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数十家养老机构,与养老从业者、入住老人及家属进行访谈,收集乡村养老环境、设施使用痛点等一手资料,同时分析国内外乡村养老机构建设的先进案例,为规程编制积累丰富素材。为美丽乡村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决策服务和合理确定美丽乡村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及建设水平的全省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美丽乡村养老机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风险防控要求》规定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风险防控的准则、环境风险防控、管理风险防控和服务风险防控的要求。适用于城市社区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农村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可参照执行。

牵头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
举办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为东北地区搭建适老化设计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辽宁省老龄产业协会主办,辽宁省养老建筑工程与服务产业校企联盟、大连理工大学协办,沈阳建筑大学承办的东北三省适老化建筑设计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主要分为建筑规划组、室内设计组、景观设计组、老年游戏创意设计组与优秀论文组五类。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得到政府、社会及全国相关领域各高校的广泛关注与参与,竞赛的选题采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方式,评选作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实现了获奖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建筑规划组主要针对既有或新建社区环境下的适老化规划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组针对既有养老设施建筑进行适老化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组主要针对以既有社区或城市景观环境下的适老化景观设计(含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从社区融合、全龄友好等方面展开设计,老年游戏创意类设计组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游戏的设计,从而正向引导和规范老人的行为,优秀论文组为了推动健康老龄化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应用,面向各专业领域,广泛征集关于适老化的研究成果。我们鼓励从社会学、管理学、老年学等任何相关领域的视角进行研究,邀请省政府相关领导、全国各高校专家及教授、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业相关领导及行业精英代表参与竞赛 评审,旨在促进适老化领域的学术研究,激发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术水平与社会影响力。

建筑设计一等奖作品

室内设计一等奖作品